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复杂,需要全党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战,牢牢掌握主动权。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国内外都高度关注党校发出的声音,这块重要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校要用好平台优势,积极发声、正确发声,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主渠道作用,注重运用新媒体,深入宣传党中央部署要求,宣传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进展成效。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正面引导网上舆论,注意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宣传正面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有效发挥警示作用。(习近平2023年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习近平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习近平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心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方式开展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过,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要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敢于亮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特征。要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斗争要把握规律、讲究艺术,研究策略方法,既不能麻木不仁,也不能草木皆兵。(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习近平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强调注重落细落小落实,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习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习近平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